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加快换电体系建设 积极推广甲醇汽车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目前,充电和换电已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补能方式,但与充电桩的建设速度相比,换电站的布局还有所滞后。”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透露了他对换电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
李书福表示,换电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合作。因此,他带来了《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以破解目前电动汽车换电行业面临的难题。
此外,作为甲醇汽车的积极推动者,李书福还提出了《关于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建议》。据悉,这并非是李书福首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呼吁推广甲醇汽车,2017年以来,在李书福的多份建议中,甲醇汽车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
在李书福看来,推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普及,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对实施石油替代战略、走能源多元化路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推广应用甲醇汽车来实现交通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完善电动汽车换电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达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而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3.1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1.4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3.8。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正在随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而逐步扩大,但这其中的换电站的占比却仍然处于低位,其布局速度也明显弱于充电桩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国的换电站数量仅为1192座,还无法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补能需求。
李书福表示,与传统的充电桩补能方式相比,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具有高效补能和降成本两大优势。
其中,在高效补能方面,乘用车换电仅需1~5分钟左右,与传统充电桩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在成本方面,电动车初始购车成本中,动力电池占比40%左右,“车电一体”的充电模式使整车成本被大幅抬高,车电分离模式下,电动车购置价最高可下降一半。
李书福认为,将换电模式在重卡和出租车、网约车领域推广,可以提升运营效率,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此外,电池材料也可纳入循环经济中,进一步提升环保效率。
然而,目前换电模式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定瓶颈,尤其是在配套设施上,仍有待突破。同时,各电池厂商对于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和尺寸规格等还无法做到统一,也给换电模式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李书福提出了三项针对性建议,包括加快换电站建设,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进一步完善换电车型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换电车型专属的公告认证体系,形成车电分离下的车与电池的分开认证;加速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
积极推广应用甲醇汽车
在建议积极发展换电模式的同时,李书福也将视角聚焦在他多次呼吁的甲醇汽车领域,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书福认为,发展甲醇汽车可促进绿色甲醇发展,带动绿色甲醇规模化,完全立足国情实际,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有序稳妥推进的宗旨。
具体来看,甲醇汽车的能效较之于汽油车更高,节能减排的贡献度更大;同时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捕集CO2制取的“电甲醇”,可以促进交通与运输领域的“碳中和”。此外,发展甲醇汽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减少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
因此,李书福建议,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