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其中,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受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单单关乎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也是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现。如何能从汽车大国过度到汽车强国,这是摆在每一位汽车人面前的课题。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家车企掌门人北上“赶考”,纷纷建言献策,这些一把手们既是手握车企命脉的决策者,也是我国汽车产业优质发展道路上的领航明灯。如今在新四化时代下,新能源和智能化、网联化汽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围绕芯片、能源、网络等问题各抒己见,今天就来看看车企掌门人们在两会上都提出了哪些话题。
一、汽车强国需先强“芯”心脏是身体的核心器官,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芯片对于车辆自身,就如同心脏对于人体同等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两会期间就提出“中国汽车要强国应先‘强芯’”,要集中力量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分别解决长期和短期问题。
2020年底,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芯片供需出现失衡,导致部分车企业减产。而恰恰在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诸多重要环节上,芯片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整体水准。总而言之,谁都不能缺少芯片的支持。2020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芯片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期,由于芯片储备量不够,全球出现芯片荒,进而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这与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小,底子薄密不可分,车企对海外芯片企业的依赖度过高。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人民币,但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主要芯片生产均被海外企业垄断。
曾庆洪称,汽车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关键零部件则是汽车之本、强国之本。关键零部件不强,整车不强、汽车更不强。由于新冠疫情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工不足,同时中国汽车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家电和手机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增加等原因,今年开年以来,全球出现芯片供应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发展。
曾庆洪建议,要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改变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加强和完善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投资整合,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转投入芯片及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同时,曾庆洪表示,建议国家层面要加大国际合作,探索合资合作或者深度战略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曾庆洪董事长的提议与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不谋而合,在尹同跃看来,芯片产业是一个集技术、资本与人才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因此他建议,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层面给予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与整车以支持,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在产业链生态上给予政策鼓励以及资金支持,推动芯片生态与部件生态、整车生态融合发展。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也提出相类似建议,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重点聚焦于国内汽车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和隐私安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等问题。
陈虹认为,单靠市场力量是很难推动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的,需要形成政府牵头整车企业联合、针对头部芯片企业开展重点扶持的策略。
他建议,在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要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
二、推进智能网联车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是当下车企们纷纷发力和竞相角逐的新战场,可以肯定地说,未来汽车市场一定是融合新能源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天下。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凭借着先进的智能技术,也正在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那该如何正确发展呢?
伟大的工程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桎梏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困难重重,由于现行的产业管理方式在产品标准、法律法规适用性、产业准入等方面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快速突破,因此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速度并不快。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则提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想要得到更好发展,应该加快推进C-V2X技术应用。近几年我国C-V2X技术已经有不错发展成果,但由于各示范区场景、设备、方案不尽相同,作为主机厂端推进多场景应用会付出多重准入及通讯协议匹配投入。因此尹同跃建议建立国家级测试示范区,测试车辆上路准入结果互认机制、各国家级测试示范区使用统一的C-V2X通讯技术,以及鼓励地方建立C-V2X应用示范区等,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此外,尹同跃还支持L3级以上自动驾驶在低速场景率先运用。从2020年开始,大车厂就开始启动面向L3级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但目前L3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路权和法规没有出台,影响和制约自动驾驶路线选择和研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尹同跃建议开放L3自动驾驶在低速行驶下的路权,允许L3自动驾驶技术在低速场景下进行积极探索,而通过低速场景行驶里程,积累自动驾驶工况,为高速自动驾驶做技术储备。
曾庆洪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建议与尹同跃如出一辙,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法规,鼓励车辆安装V2X设备并强化其路权,同时降低智能网联驾驶技术开发的难度,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适应性和可用性。同时,曾庆洪还建议国家建立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体系,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三、碳达峰、碳中和,氢能源协同并进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宣布减排新举措,明确了碳中和路线图。
节能减排是承诺更是重任,也是造福所有人的工程。根据规划,预计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速。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大,规模化并网影响电网稳定运行,新能源+储能模式将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并网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议:是加强顶层设计,避免资源无效配置;加快电力市场改革,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储能标准体系,确保储能高质量应用;出台政策推动储能云平台建设,支撑电化学储能的充分利用共享化和互联网化;大力推广新能源发电并配套建设大型储能电站,促进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说起新能源,还不得不说一下我们都熟悉的另一种清洁能源——氢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深化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和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布局。
作为氢能源在汽车领域内的践行者,现代集团确实功不可没。2021年3月2日,现代汽车集团全球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和销售基地正式奠基动工,命名为“HTWO广州”,这是首个以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专属品牌HTWO命名的工厂。届时将建成为包含氢燃料电池堆工厂、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工厂、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在内的综合型基地。规划年产6,5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将视中国市场和政策需求适时扩大生产供应能力。
面向中国氢能市场,在2020年,现代汽车就先后与中国长三角、京津冀两个氢能示范区合作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筑氢能源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中国市场氢能应用长远发展。通过氢燃料电池技术战略合作,预计截至2025年,现代汽车与合作企业将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普及氢燃料电池卡车3,000辆和1,000辆,持续助推中国氢能产业发展。
新能源市场的规范管理比高速增长更重要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私家车用户的销量增长超过了30%,特别是非限购城市的对私新增用户同比增长超过了40%。
然而,快速增长的背后实则问题冗杂,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存在市场发展不均衡,中端产品市场压力明显等问题,市场总体呈现出高端放量、低端爆发、中端不尽人意的情况,整车销售仍是主要盈利模式,但目前行业规模较小,企业投入巨大,产出低于预期,未形成高溢价,电池成本也无法通过溢价消化,亟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朱华荣董事长也提出建议: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各地政府与国家战略规划要保持一致;行业组织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调节积分供需,由第三方在保证公平公正和相对市场化的前提下,结合行业积分供需情况对积分进行收储,同时允许企业从积分池借贷积分并按一定利率偿还,以此调控市场供需结构,稳定价格预期,便于企业提前进行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建议国家电力企业牵头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标准体系,统一V2G等相关技术标准,出台政策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波谷充电波峰放电,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存问题,需要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以及各地政府共同推进解决,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合理引导、规范管理等,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两会闭幕,带着车企当家人们掷地有声的提案建议,大家又将开始砥砺奋进的2021年。虽然困难重重,但相信有了更合理的布局、规划和管理,汽车产业在新的一年依旧是蓬勃、健康发展的一年。春天的脚步已近,让我们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
(责编:郝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