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5日下午消息,据报道,在过去一年中,特斯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公司2020年全年在全球范围内交付了接近50万辆电动汽车,其股价上涨超过了700%。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投资人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热情大涨,此前,有多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通过与SPAC合并上市,或宣布即将与SPAC合并上市,例如Karma、Lordstown和Fisker等等。
此外,美国新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上任后的种种措施,也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加上中国和欧洲推行的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制措施,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是“箭在弦上”。 2021年的这个春天,似乎正在成为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的春天。
去年通过SPAC上市的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宣布,将联合中国台湾企业富士康共同生产电动汽车。两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双方已经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富士康将为Fisker生产电动汽车,预计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
Fisker与富士康宣布,双方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汽车,两家公司的这比合作交易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完成。对外宣布此消息之后,Fisker的股价在2月24日早盘交易中获得了20%的提升。
仅仅几个月之前,Fisker还与著名汽车供应商麦格纳达成合作,后者将为Fisker生产其Ocean汽车,这是该公司的首款车型,双方预计将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该车。
就在昨天,另一家美国明星电动汽车公司也有所动作,该公司宣布将推出新的车型,与特斯拉Model 3争夺大众消费汽车市场。
此前宣布将与电动汽车初创企业Lucid Motors合并的空白支票公司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上迎来股价暴跌,本次交易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SPAC合并案,此举旨在满足投资者对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热情。
金融家迈克尔·克莱恩(Michael Klein)经营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在确认与Lucid合并后,本周二其股价跌幅达到了46%。Lucid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有着14年的历史,这笔交易预计将为该公司带来大约44亿美元的现金,此前该公司宣布,其首款车型的生产时间将从今年春天推迟到下半年之中。
这家SPAC是克莱恩所管理的规模最大的机构,他曾是花旗集团的银行家,在指导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PIF的顾问。此外,他还为沙特阿美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提供咨询。
今年1月11日,媒体首次曝出该SPAC正在与Lucid进行谈判,自此之后,该股连续大涨,涨幅达到了惊人的472%。一直以来,Lucid都在回避与电动汽车领导者特斯拉进行直接比较,但是在上市之后,他们与特斯拉之间的竞争将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更为激烈。该公司计划将其车辆推向市场,并对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进行扩建。
Churchill股价的下跌,意味着可能也对Lucid的生产延迟或交易条款感到失望。Lucid表示,在与Churchill的交易完成之前,预计需要6亿美元的过桥融资来支撑公司的现金流。该公司还预计,在2024年之前他们都无法获得积极的现金流,其负现金流的数额大约100亿美元,这也引出了有关该公司如何寻求额外资金的问题。
2018年,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对Lucid投资超过10亿美元。本次与Churchill的交易,也是那次投资以来Lucid获得的规模最大的注资。该协议包括25亿美元的公共股权私募,即PIPE,这是有史以来SPAC交易记录中规模最大的一笔。Lucid和Churchill Capital的联合声明显示,这次交易是由PIF以及BlackRock、Fidelity Management、Franklin Templeton、Neuberger Berman、Wellington Management和Winslow Capital牵头的。
两家公司表示,此次配股的成交价为每股15美元--比丘吉尔的净资产价值溢价50%--相当于约240亿美元的备考股权价值。合并后的公司的交易股权价值为118亿美元。
Lucid首席执行官皮特·罗林森(Peter Rawlinson)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只是将SPAC视为一个工具,一个可以拉动的杠杆,让我们可以加速发展。这是一场技术竞赛,特斯拉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才会有这么高的市值。而Lucid也拥有技术。”Lucid与Churchill的这笔交易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
生产目标
Lucid此前曾表示,其首款电动汽车Lucid Air将是一款豪华轿车,该车原定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交付。但是罗林森最新表示,由于与Churchill Capital的谈判,该公司现在绝对不对该车的具体上市日期作出承诺,该车的起售价为16.9万美元。该公司还计划在未来推出低价版本的Air,以及另一款纯电动SUV车型。
罗林森透露,按照三个班次计算,该公司位于Casa Grande的工厂当前的产能为每年3.4万辆。Lucid希望,在追加投资后,最快在2023年将产能提升至每年8.5万台。
该公司预计,2022年将交付2万辆汽车,获得22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公司网站上发布的针对投资者的介绍显示,他们认为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将分别上升到55亿美元和99亿美元。该公司预计,2024年其利息、税收、折旧和摊销前的收益将达到5.92亿美元。
罗林森表示,除了产能之外,Lucid预计未来将在新产品上进行大量投资,并在未来一年中,将员工数量提升至5000人。
Lucid的首款车型为小众高端电动轿车,定位类似特斯拉的Model S,按照EPA的估计,该车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大约为517英里,约合832公里,零百加速时间只需2.5秒,并且支持Electrify America的直流快速充电器网络。这一性能表现与特斯拉Model S Plaid +相当,后者的零百加速时间更快,只需不到2秒,并且支持特斯拉的快速充电网络。
但是罗林森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4或2025年发布新车型,与特斯拉最受欢迎的车型Model 3形成直接竞争,届时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罗林森透露,该公司将在2022年生产价格较低的Air版本,售价在7万美元以下。随后,该公司将在2023年生产一款代号为Project Gravity的SUV。他表示,自己对皮卡和商用车的开发也很感兴趣,但是该公司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开发这些车型,并且有可能会与合作伙伴共同生产。
Lucid采取了与特斯拉相同的策略,即先发布高端车型,为品牌打造光环,然后再发布低端车型,打入大众消费市场。Lucid会采用这样的做法,并不会令人感到奇怪,毕竟罗林森是一位曾在特斯拉工作多年的工程师。
罗林森表示,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提高产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财务方面,但是他表示,当前该公司将专注于更高端的车型。他说道:“生产较低端的车型,需要更多的资本,因为生产这些车需要更大的工厂,以及更多的自动化设备。”
然而有专家表示,Lucid进入大众市场的时间可能已经有些晚了,因为大众、现代和福特等传统车企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的低端电动汽车,与特斯拉争夺市场。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说道:“四到五年后,Lucid是否还有市场,这是个问题。”
罗林森还透露,上个月有六家知名汽车制造商与他取得了联系,表示对Lucid Motors的技术感兴趣。他补充说,他们可能会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在未来三到四年内制造出一辆售价为2.5万美元的汽车。
他还表示,目前公司自己生产电池芯还为时过早,并透露该公司与供应商LG Chem和三星SDI签订了电池供应合同。
一直以来,Lucid都在回避与电动汽车领导者特斯拉进行直接比较,但是在上市之后,他们与特斯拉之间的竞争将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更为激烈。这笔交易也证实了媒体此前的报道,即该公司正在寻求44亿美元的现金,他们计划利用这笔资金将其车辆推向市场,并对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进行扩建。
最近一段时间来,由于特斯拉股价的暴涨,投资人对于电动汽车制造商产生了很大的投资兴趣,纷纷开始寻找“下一个特斯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下一代汽车技术供应商纷纷受益,Lucid也是其中之一。
Lucid的估值,与特斯拉近690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可能显得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一家还没有开始正式生产车辆的汽车制造商来说,能够获得这样的估值,已经非常不错了。该公司CEO罗林森曾多次表示,Lucid并不是特斯拉的直接竞争对手,因为其产品价格超过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渴望接触的大众市场消费者。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渐萌发。Lucid总部距离特斯拉总部只有16英里,合25.7公里,其首款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方面,与特斯拉Model S车型非常接近。Lucid的新工厂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建设速度可以与特斯拉中国工厂相媲美。人们对这家公司,以及该公司CEO的兴趣越来越高,这一定会让马斯克感到威胁。
罗林森和马斯克之间有过一段复杂的历史。这位Lucid CEO曾是特斯拉Model S车型的首席工程师,但是在他离职创业之后,马斯克淡化了他在该车研发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曾在Twitter上指责他在2012年“情况变得艰难时”选择离开特斯拉。
长远来看,Lucid还在研究类似特斯拉Powerwall的储能解决方案。罗林森表示,该公司希望使用与其汽车电池同样的技术,开发为家庭和公用事业规模设备供电的电池,并且该公司现在已经打造出了可以使用的原型。
今年1月,美国新总统拜登在上台之后下达命令,要求美国各机构重新评估燃油效率标准。去年3月,特朗普执政期间曾回调过美国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特朗普的标准远低于奥巴马时代的标准,并且限制加州自己制定排放标准的权力,导致了加州与特朗普政府的矛盾。
拜登在竞选期间就曾承诺要设定更严格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在他上台并下达了新的命令之后,电动汽车在美国很有可能迎来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