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举行的F1巴林站比赛,发生了一起堪称近年来最为惨烈的撞车事故。当大家都做好了最坏打算时,奇迹出现了——哈斯车队34岁的法国车手罗曼·格罗斯让(Romain Grosjean)从已经彻底烧毁的赛车中跳出,只受了轻伤。
在经过医院检查后,哈斯车队官方表示:格罗斯让的手臂和脚踝有轻度烧伤,其他并无大碍。随后格罗斯让也在医院录了视频报平安——画面中,他被烧伤的手裹着厚厚的绷带。格罗斯让特地在视频中感谢了一个名为Halo的车手保护系统,“想跟大家说一声我很好(除了手之外)。谢谢大家的祝福,以前我并不太支持Halo系统,但感谢它被引入到F1,没有它或许我就不能在这跟大家说话了……”
那么这个名为Halo的车手保护系统究竟是什么呢?F1赛场的奇迹能否照亮实际?让现实生活中的车祸致死率大大降低呢?
钛合金弧形设计消除撞击风险
当天F1比赛在发车后不久,参赛车辆疾速通过3号弯时,格罗斯让与红牛二队车手科维亚特的车头发生碰撞后改变方向,径直撞向场边护栏,瞬间燃起火光一片。看到赛车在如此高速的情况下撞毁,观众们都以为里面坐着的车手格罗斯让凶多吉少,不过很快就有一个人影从火光中敏捷跳出,迅速上了停在一旁的安全车。
撞车后燃起的大火(图据东方IC)
格罗斯让的奇迹让大家对于Halo系统再次燃起了极大的兴趣。
该系统被车迷们戏称为“人字拖”,是架设在赛车外缘、用于为高速行驶的赛车中车手提供充分头部保护的系统,还能保护驾驶员免受飞行杂物的伤害,一旦发生碰撞后,该系统能保证驾驶员头部不受撞击物的伤害。像这次格罗斯让的事故,时速300km/h下撞击障碍物并爆炸起火,如果没有Halo系统保护头部不受撞击,他早就昏迷了,根本不可能自己从火里爬出来。
“人字拖”造型的Halo防护架(图据ESPN)
方程式赛车驾驶舱保护概念最早起源于2011年,并在近几年中获得较快发展。2015年,由钢材料制成的Halo原型车进行了第一次静态测试;2016年的奥地利大奖赛上,推出了钛合金的Halo原型车。钛合金相比钢材料制成的Halo更轻、也更坚固,更为重要的变化是:由钛合金制造的Halo将弧形进行加宽,以提高驾驶能见度,并消除了车辆受到撞击时驾驶者撞到Halo而受到伤害的风险。
曾因造型丑陋和遮挡视线而被抵制
其实此前外界对Halo系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据《每日邮报》报道,为了普及Halo系统,国际汽联几经周折,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这套系统是鸡肋,而且奇丑无比。在赛季前的策略小组会议中,十支车队中有九支都对使用Halo系统投下了反对票。
在经过一系列测试与讨论后,国际汽联最终还是于2017年7月坚持决定,在下个赛季要求所有赛车将必须使用该系统,这个系统的引入,成为F1赛车中最坚固的部件。2018年3月,装配了Halo系统的赛车逐一亮相。
2018年西班牙F1赛季中亮相的Halo(图据视觉中国)
虽然Halo系统样子不够酷,而且有点遮挡视线,可是安全效果明显。测试数据显示:当两车发生碰撞时,Halo能够承受数十倍于车辆本身全质量的静态负荷,并且显著降低潜在伤害。一个7公斤重量的部件,能够承受住12吨左右的冲击力!还能防止头盔接触到障碍物。
所以尽管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一旦出现,Halo确实可以保命。这一次它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格罗斯让“保命”立下头功。因为当他驾驶的哈斯VF20赛车穿透金属护栏时,正是Halo装置有效的阻隔和分开了格罗斯让头顶的金属护栏。
如果早有Halo,塞纳会不会还活着?
这已经不是Halo在F1比赛中第一次发挥巨大作用了,2018年比利时大奖赛上霍肯伯格错过了刹车点,从后面撞上了阿隆索,把迈凯伦赛车顶到了勒克莱尔的赛车上方,但是因为有了Halo,勒克莱尔没有受到伤害。
格罗斯让在事故中得以全身而退,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所有F1车迷的幸运。然而在22年前,同样是在F1赛场上,巴西著名车手埃尔顿·塞纳的丧生则成为无数人心中永远的痛:1994年的圣马力诺大奖赛上,塞纳驾驶的FW16赛车突然转向不足,撞向了右侧护墙,事故导致巴西车神头部重伤而去世。
2014年10月的日本大奖赛,出生于1989年的法国车手比安奇赛车失控,撞到了救援的吊车上,这一事故导致比安奇头部遭受重创,虽然随后恢复自主呼吸,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2015年7月17日,这个年轻的生命最终未能被挽回,比安奇离世的时候还不满26岁。
这次格罗斯让的安全脱身,也为今后高科技防撞保护系统应用于普通量产车驾驶舱保护系统、帮助降低更多人的车祸致死率具有极大意义。科技一直在进步,但赛车依然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运动项目,安全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F1能继续做的,是作为量产车的“试金石”,在汽车安全设计和赛事保障方面继续探索和追求。
红星新闻记者 胡敏娟 编译综合 编辑 乔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