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前夕,汽车行业的召回却没有以往那么“热闹”,反倒是显得有些“冷清”。
2021年1-3月,共出现了30个召回公告、二十多家召回企业,以及总计342.5万辆的召回车辆。其中,当时奔驰一家车企曾一次性召回超过260万辆汽车,以“一己之力”超越了今年同期的总数,而这一数据也让奔驰在2021年提前坐实了“召回之王”的称号。
今年仍有部分车企选择在3·15之前进行召回,给人一种“掐点式”召回既视感的同时,召回数量明显减少。
今年3月,共有3家车企公布了召回计划,其发布时间均在3月4日,而这三家企业分别是奔驰、宝马和起亚。
宝马此次的召回数量更少,其中进口车型包括了部分2系、3系、5系、6系、X3、X5、X6,总计37辆,召回原因为这部分车型采用的高田气囊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更换。而国产车型则为部分3系、X3,共计6辆,召回原因为自动变速箱存在缺陷,有可能导致动力中断或驻车失灵。
起亚的召回同样不多,此次召回的车型均为部分进口起亚嘉华,共计1090辆,原因为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升级或更换。
除了这种“掐点式”召回的行为,今年召回榜榜首的有力争夺者,上汽通用五菱算是一位。由于手动变速器零件制造尺寸超差的原因,上汽通用五菱在1月27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召回从2017年7月10日至2021年3月26日生产的部分五菱宏光S3、新五菱宏光S汽车,共计609779辆。
在上汽通用五菱之后,一汽-大众奥迪目前以461,563辆的召回总数位列今年召回总数榜单的第二,其中召回数量最多的车是奥迪Q5L。1月27日,一汽-大众宣布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4日期间的部分国产奥迪Q5L汽车,共计453791辆。召回原因为车辆的网关控制模块位于后排座椅下方,在大量液体意外洒到后排座椅时有可能会进入网关控制模块导致短路,进而出现动力中断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召回。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安全气囊之类传统的“硬件”召回之外,随着近几年新能源车的逐渐增多,OTA召回也成为了拥有“智能”属性的车型常见的召回方式。
随着市场的规范化,汽车召回确实已经不像以往那样,被车企和消费者视为“洪水猛兽”。发现问题和隐患后,即使进行产品召回,也往往被视为车企负责任、保障用户权益的行为之一。
不过,归根结底,汽车召回并不能掩盖车辆本身出现的问题和隐患,也绝不应当成为车企对自身产品质量要求降低的理由。对于车企而言,时刻将产品质量的弦绷紧,避免出现过多的缺陷产品,才能避免在3·15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成为典型。
如今,由于车载控制软件越来越多,OTA召回总数也在不断上升。2020年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专项通知,正式将OTA纳入召回监管,近年来也通过一系列补充文件,不断加强对OTA召回的规范化管理。
例如今年2月18日,特斯拉发布公告表示因部分车辆的热泵电子膨胀阀的控制软件没有纠正功能,可能导致车内制热功能失效,召回2020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Model 3(12003辆)和Model Y(14044辆)电动汽车,共计26047辆。由于是软件控制原因,故特斯拉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行软件升级,用户无需到店即可完成召回。
《澎湃质量报告》今年3月曾报道过一起案例,2022年1月22日,浙江桐乡的娄先生就是因为水意外洒到了后排,导致车辆在行进中失去动力,车辆熄火“瘫痪”,最后只能拖车进行维修。
超过60万辆的总召回数,虽然不是上汽通用五菱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单次召回(2021年曾单次召回143.7万辆汽车),但也能稳居前三。
今年1-3月,奔驰总计发布了4次召回公告,而在召回数量上大大减少。此次奔驰召回的是部分进口奔驰S级轿车和国产C级轿车,数量分别为5034辆和25773辆,原因均为通信模块控制单元的软件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奔驰此次选择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进行召回,用户可以无需到店即可消除安全隐患。
2022年1-3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上备案的汽车产品召回公告为19个,涉及企业为15家(剔除哈雷、本田、宝马三家摩托车品牌),总召回数为157.4万辆。虽然看上去数量依然不小,但与去年同期的数据相比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