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车路协同呼声逐渐高过单车智能,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却站出来为单车智能发声。
“现在也有L4级自动驾驶的车在马路上行驶,没有车路协同,甚至没有5G、4G也可以跑。”古惠南认为车路协同解决的是如何高效分配路权的问题,把道路复杂化容易“劳民伤财”,更赞成单车智能+适度的车路协同。
8月21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GIV2020)上表示,广汽集团力争在2023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区域示范运营。
不仅如此,7月28日广汽科技日,广汽集团集中展示了一系列新的科技成果,包括广汽全球平台模块化架构GPMA和纯电平台GEP,具备限定条件下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ADiGO 3.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以及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Aion LX Fuel Cell与3DG石墨烯技术。
“我们要科技转型,要把科技作为核心业务。”古惠南透露,石墨烯团队正在计划成立一个产业化公司,广汽集团将部分持股。
从自动驾驶到氢燃料、石墨烯技术,广汽新能源将如何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市场布局又有哪些规划?古惠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单车智能是必经之路
Q:车企如何看待车路协同和单车智能?
A: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成本都高,是谁先谁后的问题。
第一,国产车只在中国卖?还是要卖到全球?站在全球的视角,全球都有可能车路协同吗?如果不行,想占领全球,单车智能是必经之路。
第二,全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能做到车路协同吗?作为主机厂来说,肯定是面向全球,包括城市和乡村。所以打造单车智能是必须的。
另外,为什么一定要车路协同?现在也有L4级自动驾驶的车在马路上行驶,没有车路协同,甚至没有5G、4G也可以跑。车路协同解决的是当车辆集中在一起,怎么分配路权的问题。单靠车与车V2X可能解决不了谁先走的问题,需要中间有一个指挥系统,叫车路协同。
如果车路协同仅是提升效率,那就变得非常简单。第一步应该做单车智能加上提升道路效率的、要求并不高的车路协同。将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实现真正的车路协同。
中国的道路担负水、电、气、排污、通讯等功能,非常复杂。把道路复杂化是不应该的,劳民伤财,更赞成单车智能+适度的车路协同。
Q:搭载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汽车一定得是电动车吗?
A:首先网联不一定要电动化,因为网联是连接网络。但是如果要考虑车的效率和速度,以及难度系数,电动车应该是最合理的。比如要在车很多的路上变道,需要即刻响应,电动车可以做到快速响应,因为从结构来说,电驱响应的速度是线性的、最快的,开发难度小很多。
早期电动化还不成熟的时候,大部分车企是用传统高端车开发智联系统,因为高端车底盘的电动、制动要更好。
摄:未来汽车日报Q:目前石墨烯电池研发进度如何?
A:石墨烯电池由广汽研究院的一个团队在研究,已经研究了很多年。最新情况是创业团队准备成立一个产业化公司,广汽集团与创业团队私人共同持股。
从目前测试情况来看,石墨烯电池的性能还是不错的,争取尽快落地,前沿科技需要做很多试验,从落地到大批量生产我们还需要一点时间。
Q:有观点认为随着L4级自动驾驶的量产普及,OEM会成为滴滴等出行公司的供应商,您是否认同这种观点?未来广汽新能源在产业链上如何定位?
A:真正的共享时代前提是全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汽车绝对会颠覆共享汽车的现有模式。
现在的共享汽车,要挪车还需要司机。共享单车也需要定期用大卡车和大量人工进行调配。影响移动出行的核心并不是平台,也不是车,而是司机,谁有司机谁就有市场。
自动驾驶普及之后只需要考虑平台+车的问题。比如自动驾驶技术还很贵,移动出行公司愿意重资产投资所有的车辆吗?如果不愿意,又归谁来做呢?说不定主机厂自己就做了,反正都要做车的。
问题的核心是运营商决定市场,还是谁造车谁决定市场,我个人更相信两者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自动驾驶普及之后我们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是制造商,但我们的产业链肯定要延伸,不但做制造商,还要参与运营。
Q:传统车企都要转型为科技公司,竞争日益激烈,广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其实车企本身就是一个科技公司,20年前我们就已经在谈科技,用科技来发展企业。15年前谈的是计算机,大家要有互联网化的共识,10年前谈大数据,要进行大数据转型。到了今天谈AI,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而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是平台化的。
广汽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研发网,拥有全球供应链体系,有高质、高效的生产方式。此外还有营销服务的新生态,其中每一项都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
软件与硬件共同定义汽车
Q: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哪些技术是主机厂必须掌握的,哪些技术可以合作、共享?
A: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核心技术无非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以及电动化,其中自动驾驶最重要,车企一定要掌握执行部分。
车载的基础是操作系统/平台,中间是感知系统,最后是计算和执行系统,原则上主机厂一定要掌握执行部分,才能实现差异化。
现在强调软件定义汽车,我认为不是这样,硬件为什么不可以定义汽车?应该是软件、硬件共同定义汽车。中国应该将软硬件和整个产业链都抓住,主机厂做好集成,同时自己掌握应用层、执行层。其实广汽也在投资其他环节,比如石墨烯技术、芯片等。
Q:如何看待车电分离模式?未来是否会发展这种模式?
A:Aion S就有车电分离版本,只是销售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建换电站很难。另外,需要有电池库,广汽新能源在售车型共有三款电池,而且有不同时间段投放的电池,电池库该储存什么电池?储存数量如何判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怎么布局?这些都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Aion S来源:广汽新能源官网Q:如何看待电动汽车的消费结构,To C和To B哪条路走得通?
A:有人说新能源车销售表现虚高,私家车销量占比不高,大部分卖给了网约车、出租车,对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思路。
反思一个问题,迄今为止,中国做出一款好的出租车了吗?为什么有人瞧不起出租车、网约车?丰田就是做出租车起家的,德国的出租车全部是奔驰。我们为什么这么在意是私人消费还是对公消费?
关键要把产业做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才刚刚起步,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大家都不要小看它,都是一个机会。
Q:广汽新能源目前是否主攻中低端市场?未来如何冲击高端市场?
A:首先Aion LX已经够高端了,百公里加速3.9秒在全球SUV中排名第5;L3级智能驾驶、一键遥控泊车,铝合金车身以及定制化生产,Aion LX最贵可以卖到40万元。今年9月我们会交付全球第一款5G汽车。
广汽新能源高中低端车型都做,只是没有把全部力量聚焦在高端车市场。纵观一百多年汽车历史,高端品牌的历史就是被收购的历史。只做高端品牌、只生产高端车结局可能就是被收购。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劳斯莱斯莫不如是,所以我们不能只做高端品牌,还要有中低端市场。
Q: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转正,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下滑,这是否是一个拐点?如何判断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势?
A:广汽新能源从今年2月开始一直在增长,去年底制定的2020销量目标也没有调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实力还是可以的,原本基础不扎实或份额很小的,现在消失了。这部分消失的叫自然减量,当自然减量减掉之后,新能源车市场下滑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另一个下滑的原因,是移动出行受到影响,也就是出租车、网约车的采购需求下降。除了北京,主要限购城市的汽车号牌都分配给燃油车,因此新能源车需求延后了。现在网约车市场逐步好转,牌照也开始释放,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场好转是肯定的,除非出现类似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